漩涡流量计(Vortex Flowmeter)与涡街流量计(Vortex Shedding Flowmeter)常因名称相近被混淆,但二者的工作原理、结构设计、适用场景存在本质差异,核心区别在于 “漩涡产生的方式” 和 “信号检测机制”。以下从 6 个核心维度系统对比,并结合应用场景说明选型差异。
一、核心差异:原理与结构(最根本区别)
二者虽均基于 “流体漩涡运动” 测量流量,但漩涡的产生机制、关键部件完全不同,这是所有差异的根源。
对比维度 | 涡街流量计(Vortex Shedding Flowmeter) | 漩涡流量计(Vortex Flowmeter,又称 “旋涡分离流量计”) |
---|---|---|
工作原理 | 基于卡门涡街效应:流体流经固定的 “涡街发生体”(如三角形、梯形柱体)时,在发生体两侧交替产生旋转方向相反的 “卡门涡街”(漩涡列),漩涡脱落频率与流体流速成正比(满足公式: , 为斯特劳哈尔数, 为流速, 为发生体特征尺寸),通过检测频率即可计算流量。 | 基于漩涡进动效应(Precession Vortex):流体进入流量计后,经 “导流器” 强制旋转形成 “漩涡流”(类似龙卷风),漩涡流在扩散段会绕流量计轴线做 “进动运动”(即漩涡中心的旋转轨迹为圆形),进动频率与流体体积流量成正比,通过检测频率计算流量。 |
核心部件 | 1. 固定的涡街发生体(不可旋转,是漩涡产生的 “障碍物”);2. 漩涡检测器(如压电传感器、电容传感器,安装在发生体两侧或下游);3. 直管道式壳体(确保流体稳定流经发生体)。 | 1. 导流器(带螺旋叶片,强制流体旋转产生漩涡流);2. 漩涡进动检测器(如压电传感器、超声波传感器,安装在扩散段,检测漩涡中心的进动频率);3. 带 “收缩 - 扩散段” 的壳体(收缩段加速流体,扩散段稳定进动运动)。 |
漩涡特征 | - 漩涡为 “交替脱落的涡街”,方向相反、有序排列;- 漩涡产生于发生体两侧,沿流体流动方向向下游扩散。 | - 漩涡为 “整体旋转的涡核”,绕轴线做圆周进动(类似陀螺旋转);- 漩涡充满整个管道截面,无明显 “脱落” 现象,而是整体运动。 |
二、性能差异:适用场景的关键依据
基于原理和结构的不同,二者在流速范围、压力损失、介质适应性等性能指标上差异显著,直接决定选型方向。
性能指标 | 涡街流量计 | 漩涡流量计 |
---|---|---|
测量范围(量程比) | 较窄,通常 1:10~1:20(部分高精度型号可达 1:30);下限流速较高(液体约 0.5m/s,气体约 5m/s),低流速下漩涡脱落不稳定,误差大。 | 较宽,通常 1:20~1:50(部分型号可达 1:100);下限流速低(液体约 0.1m/s,气体约 1m/s),低流速下进动运动仍稳定,适合小流量测量。 |
压力损失 | 较大:涡街发生体是固定障碍物,会阻挡流体流动,压力损失与流速平方成正比(流速越高,压损越大),通常压损系数 | 。较小:导流器仅引导流体旋转,无明显 “阻挡”,压力损失主要来自管道沿程阻力,压损系数 | ,适合对压损敏感的系统(如低压管路)。
介质适应性 | - 适用于清洁、单相流体(液体、气体、蒸汽);- 忌含杂质、纤维或黏性大的介质(杂质易附着在发生体表面,改变 数;黏性大会抑制漩涡脱落);- 可测饱和蒸汽、过热蒸汽(高温适应性好,最高可达 400℃以上)。 | - 适用于清洁 / 轻度污染的单相流体(液体、气体,部分型号可测微浊液体);- 忌含大量杂质或纤维(易堵塞导流器叶片,破坏漩涡流);- 不适合测高温蒸汽(导流器与壳体的热膨胀差异易导致卡涩,通常最高温度≤200℃)。 |
安装要求 | 严格:- 前后直管段要求长(上游≥10D,下游≥5D,D 为管道内径),需确保流体稳定,避免漩涡干扰;- 不可安装在管道转弯、阀门、泵出口附近(易产生湍流)。 | 宽松:- 前后直管段要求短(上游≥3D,下游≥1D),因漩涡流在扩散段已稳定,对上游流场敏感度低;- 可靠近转弯、阀门安装,适合空间狭小的场景。 |
精度与重复性 | - 精度:液体 ±0.5%~±1.5% FS,气体 ±1.0%~±2.0% FS;- 重复性好(±0.1%~±0.3%),受流量波动影响小,适合贸易结算、精密测量。 | - 精度:液体 ±1.0%~±2.5% FS,气体 ±1.5%~±3.0% FS;- 重复性中等(±0.3%~±0.5%),适合过程控制、一般工业测量,不适合高精度计量。 |
抗干扰能力 | - 抗振动干扰差:管道振动易被传感器误判为漩涡信号,需单独安装减震支架;- 抗温度 / 压力波动能力强( | 数受温度、压力影响小)。- 抗振动干扰强:进动频率是整体信号,振动对其影响小,无需复杂减震;- 抗温度 / 压力波动能力弱:温度变化会影响流体黏度,进而改变进动频率,需温度补偿。 |
三、选型建议:根据场景匹配流量计
实际应用中,需结合介质类型、流量范围、安装条件、精度需求选择,避免 “错选导致测量失效”。
1. 优先选涡街流量计的场景
2. 优先选漩涡流量计的场景
四、常见误区澄清
综上,漩涡流量计与涡街流量计的选择核心是 “匹配工况需求”—— 需先明确介质特性(清洁度、温度、压力)、流量范围(最小 / 最大流速)、安装条件(直管段、空间)及精度要求,再结合二者的性能差异决策,才能确保流量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